炒股金融杠杆 中国人寿,“纸面富贵”?
发布日期:2025-04-16 21:12 点击次数:124
导读:中国人寿的矛盾谜题炒股金融杠杆,千亿净利润背后的“危”与“机”。
近日,中国人寿发布2024年年报,净利润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69.35亿元,同比大增108.9%。一时间,有媒体纷纷以“业绩爆表”“创历史佳绩”等词汇来形容这份成绩单。
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这份年报,就会发现,表面的辉煌之下,实则暗流涌动。先看现金流,这是衡量企业经营健康程度的关键指标。2024年,中国人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1.45%,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16.41%,全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625.56亿元。这与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不禁让人疑惑,赚来的利润为何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
分红政策也备受争议。2024年拟派发的末期股息每股0.45元,连同中期股息,全年股息为每股0.65元,共计183.7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仅为17%。尽管分红总额同比增长51%,但派息率下降明显。一边是千亿的净利润,一边是相对吝啬的分红,这让投资者心里犯起了嘀咕,到底是怎么考虑的?难道真像网友说的,是“纸面富贵”?
新旧准则切换,数据迷雾?
2024年,恰好是中国人寿新旧会计准则切换的关键窗口期。这一变革让其财务数据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框架下,更多的金融资产被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一改变直接导致了净利润的波动被放大,使得业绩增长背后的真实情况变得扑朔迷离。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4年中国人寿交易性金融资产重分类后当期增长2027.23亿元,期末账面价值达到19080.98亿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高达1190.63亿元,直接推动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达到1181.60亿元,与2023年的41.70亿元相比,实现了翻倍增长。
如此巨大的变动,使得我们很难单纯从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中判断公司业务的真实发展状况。到底是公司经营策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还是仅仅因为会计准则的调整让数字变得好看了?这就像一层迷雾,笼罩着中国人寿的真实业绩表现。
再说到分红,在净利润如此高增长的情况下,中国人寿的分红表现却不尽如人意。2024年拟派发的末期股息每股0.45元(含税),连同中期股息,全年股息为每股0.65元,共计183.7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仅为17%。对比以往年份,2019-2021年,即便净利润不如2024年这般高,分红比例却相对稳定且不低,如今利润翻倍,分红占比却下降,这难免让股东们感到失望。
对此,中国人寿虽解释称是要兼顾偿付能力和寿险长期性,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在资金分配上的谨慎,或许背后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压力。
承保端负重前行
投资端是中国人寿2024年业绩增长的“功臣”。2024年,公司总投资收益高达3082.51亿元,总投资收益率达到5.50%,较2023年的2.57%提升了2.93个百分点,这样的成绩十分耀眼。
图片
从市场环境来看,2024年权益市场先抑后扬,低位震荡后快速反弹,给中国人寿带来了难得的投资机遇,积极布局权益投资,全年净加仓超过1000亿元,权益投资收益大幅提升。同时,持续夯实固收底仓,配置超长期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超过9000亿元,构建了多元稳健的投资组合,为投资收益提供了坚实保障。
不过,投资端并非一片坦途,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风险。当前,资产荒的压力持续存在,优质资产愈发稀缺,这让中国人寿在资产配置时面临不小的挑战。信用风险也不容忽视,一旦投资的债券违约或股票出现财务造假等问题,中国人寿的投资损失将不可避免。就像之前一些企业债券违约事件,不少金融机构都深受其害。
承保端,作为中国人寿业务的核心板块之一,却在2024年陷入了困境,业绩表现令人担忧。
从保险服务收入来看,2024年中国人寿保险服务收入为2082亿元,同比下滑2.02%。与此同时,保险服务费用却大幅增加,同比大增20.08%。在收入减少和费用增加的双重打击下,保险服务业绩出现了断崖式下滑,2022-2024年,其保险服务业绩分别为509.64亿元、620.92亿元、276.17亿元,2024年的业绩几乎腰斩。
合同服务边际,作为险企未来利润的蓄水池,也出现了小幅下滑。截至2024年末,中国人寿保险合同的合同服务边际为7424.88亿元,同比下降3.46%。这意味着未来的利润增长潜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后续发展面临挑战。
保费增长方面,中国人寿同样压力重重。2024年,公司录得总保费6714.57亿元,同比增长4.69%,这个增速与以往相比,明显放缓。仔细分析保费结构,就会发现新单增长面临较大困境。新单保费仅同比微增1.59%,仅为2141.72亿元。从2017-2024年的时间线来看,新单保费的增幅波动较大,各年增幅分别为8.15%、-23.55%、5.93%、6.98%、-9.32%、5.06%、14.10%、1.59%,增长极不稳定。
从险种结构来看,三大业务板块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保费占比较小的意外险业务保费整体下滑明显,2024年下滑幅度达到7.63%,降至136.10亿元,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主力险种寿险首年业务保费也出现了小幅下滑,下滑幅度为0.88%,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健康险则是续期业务小幅下滑0.89%,业务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从渠道方面来看,个险渠道虽然仍是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2024年保费占比达78.79%,保费同比增长5.47%,但银保和团险渠道却双双遇冷,保费均出现了小幅下滑。这表明公司在渠道多元化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渠道结构,提升各渠道的协同效应。
基于市场利率中枢下降的现实,中国人寿在精算假设上也做出了调整。继2023年将投资回报率假设从5%下调至4.5%,风险贴现率从10%下调至8%后,2024年再度下调,将投资收益率假设调至4%,普通型业务风险贴现率假设为8%,浮动收益型业务风险贴现率假设降为7.2%。虽然这种调整是基于对市场环境的理性判断,但不可避免地会对新业务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2024年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基于2023年经济假设同比增速24.3%,达到458.05亿元,而在2024年经济假设下仅为337.09亿元,这一数据的对比,清晰地展现了精算假设下调对新业务价值的冲击。
困局几何?
截至2024年末,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为61.5万人,较2023年缩减了1.9万人。人力规模的下降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拓展和市场覆盖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稳定和扩充销售队伍,提升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销售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片
此外,中国人寿在2025年反常地打破了多年来逐月披露保费的惯例,至今未对外披露月度保费收入情况。而同为上市公司的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还在如期发布。这难免引发市场的猜疑,让人不禁担忧中国人寿保费增长是否真的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回顾过去两年,中国人寿可谓是经历了大起大落。2023年业绩遭遇滑铁卢,净利润大幅下滑,让市场对其发展前景产生了担忧。进入2024年,虽然净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投资端的不确定性、承保端的压力以及会计准则切换带来的影响,都给公司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一系列的事件和数据表明,中国人寿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公司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投资端保持稳健的收益?如何在承保端提升业务质量?如何应对会计准则切换带来的影响?这些都是公司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人寿的未来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危机中孕育着机遇。”只有正视问题,积极应对挑战炒股金融杠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